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专业概览 > 刑事法学院 > [热点关注]

法学理论

网站编辑:赵彩如 加入时间:2017-12-06 17:20 浏览 次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01

所在单位:刑事法学院

 

 

学科专业简介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学科是陕西省优势学科,同时多年来一直是司法部和陕西省重点学科。1958年西北政法学院成立之初,理论法学的教学与科研也随之起步,“文革”停办,1979年复校后学科重建,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具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法学理论学科。现设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西方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立法学、法律社会学、法经济学等学科方向。马朱炎教授、邵诚教授、王天木教授、严存生教授等历任本学科的带头人,为奠定本学科点在全国法理学界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法学理论学科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杨宗科、李其瑞、朱继萍、杨建军、何柏生、刘治斌、邱昭继、王国龙八位教授,张宏斌、宋瑞兰、张书友、余涛、董青梅和杨锦帆六位副教授)。在硕士研究生导师当中,有7人具有博士学位,2位在读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杨宗科教授、邱昭继教授、张书友副教授、余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朱继萍教授)、南开大学(张宏斌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何柏生编辑)、山东大学(杨建军教授、王国龙教授)。此外,学科聘请了康奈尔大学的於兴中教授、社科院法学所的刘作翔教授、浙江大学的葛洪义教授为客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金钊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谢晖教授为兼职教授,常年为研究生开设主题多样的各种讲座。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担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理事2人;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人;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理事3人。本学科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其中,杨宗科教授获“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标兵”、“司法部优秀教师”等称号;李其瑞教授获“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朱继萍教授获“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法学理论学科重视优秀法学理论人才培养。自1984年以来已招收研究生31届,培养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其中有60余人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政法院校或实务部门的理论骨干。

法学理论学科多年来一贯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法理学前沿》、《法学研究与方法论》、《法的一体和多元》等一批重要学术成果;本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发起法律价值问题的研究,随后还在法律文化、法制现代化问题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吸引了全国许多学者参与讨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的“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就是主要依托本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学术名栏。

复校以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译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法理学、法史学》、《社会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转摘8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科研奖励29项,学会奖及其他各类奖20余项。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法学创新网”科研论文总数排名统计前十。本学科组织编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译丛》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法学理论学科特别关注法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学科是全国最早开展法学导论、法理学两分法教学改革的院校之一。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立法诊所教学项目。率先选派优秀青年法学理论教师到基层司法机关担任法官助理。开展硕士研究生到司法机关进行半年实训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本学科教师为本科生开设的法学理论课程有20余门,其中《法理学》、《法学导论》两门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法学理论教学团队是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本学科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以本学科教师为第一获奖人获得的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的国家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5项。本学科还开办“西北法学理论网”(http://nwjurisprudence.nwupl.cn/)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网”( www.marxistjuris.com/)两个学术网站,为宣传和扩大本学科的学术影响搭建了网络平台。

本学科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先后为西北地区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讲授法治讲座和普法教育讲课数百场,组织起草了《陕西省公路养路费征收条例》、《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权益办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建议稿,参与了《立法法》等数十部法律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并提出了立法建议;参加了关于“法治陕西”、“枫桥经验”、“一路一带”等法治改革项目的研究论证和决策咨询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努力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承办了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八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先后与《哲学动态》编辑部合作举办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论坛》、与《法哲学法社会学论丛》编辑部合作举办了“实践哲学视野下的法律观”学术研讨会、与韩国釜庆大学联合举办了东北亚文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等多场学术会议;邀请法兰克福大学托依布纳教授、康奈尔大学施瓦布教授、鲍曼教授、於兴中教授、国际法律语言协会前主席劳伦斯?M?索兰教授,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国家人权机构之父”布莱恩?伯德肯,日本著名法学家铃木敬夫等来我校与本学科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此外,本学科十余教师还赴美国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西悉尼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马赛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中正大学等学校进行学术交流。

本学科未来的学术研究将秉持“基础研究与西部特色相结合”的战略考虑,争取在中国特色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西方法学前沿问题等领域再创新绩,为繁荣我国理论法学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